当前位置:首页>>媒体/观点

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研讨会媒体报道汇总

发布日期:2016-10-10设置

《新民晚报》 | 上海财大发布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http://newsxmwb.xinmin.cn/kejiao/2016/09/28/app/30468753.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中国证券网 | 上海财大报告建议:大力实施防御性宏观经济政策
http://news.cnstock.com/news/sns_yw/201609/3911671.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国际金融报》 |专家:楼市降火要“深度下药”,需警惕美联储加息冲击
http://m.gfic.cn/article/1366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中青在线 | 上财高研院:二季度中部地区劳动力市场正急剧恶化
http://m.cyol.com/content/2016-09/28/content_14137793.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中青在线 | 数据显示二季度房地产用人需求减少超30%,地产专家“不信”
http://m.cyol.com/content/2016-09/28/content_14137800.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经济参考报》 | 上财报告 土地财政重新抬头不利经济
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6-09/29/content_23949.htm

《21世纪经济报道》 | 爱恨土地财政:前8月卖地收入占地方基金收入近9成
http://m.21jingji.com/article/20160929/herald/408b9ef801914c7d6773b1d301c57e85.html

上海观察 | 财大报告再证,网传“瘫痪论”打不破上海经济的稳定
http://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32152&time=1475155792285&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网易财经 |上财:中国经济面临四大风险 政策需释放更多红利
http://3g.163.com/touch/article.html?docid=C253SRK0002581PP&qd=pc_adaptation&version=dd

上海热线 | 三季度消费需求稳中有升 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
http://m.online.sh.cn/life/content/2016-09/29/content_8050654.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文汇网 | 政策面期待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http://www.whb.cn/zhuzhan/kandian/20160930/71126.html

 

《新民晚报》 | 上海财大发布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来源:《新民晚报》2016-09-28   记者:易蓉

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 2016 年第三季度行将结束,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 2016 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似有企稳态势,但是基础并不牢靠,结构性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应从政策面进行未雨绸缪的筹划,并进行深层次、市场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根据报告,当前我国消费需求稳中有升,但继续上行动力不足。6、7、8月消费名义增速分别为10.6%、10.2%、10.6%,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呈持平或下滑态势,但相比前5个月10.2%的平均增速有所提高,且 6、7、8 月实际增速分别为10.3%、9.8%和10.2%,比前几月都高。课题组分析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商品零售的增速上升引起,由于汽车销售增速加快和石油制品类增速由负转正。

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率为8.1%,比上半年的累计同比增长率低 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 2.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来看,尽管第一产业维持高增长,但因体量小,无法弥补第二、三产业的增长下滑;民间投资增速继续维持低点,投资占比也下滑明显;房地产投资增长总体继续放缓,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亦有所下降。
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和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的影响下,进出口贸易有改善,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从数量和价格看,货物进出口的数量和价格均回升。此外,劳动力市场一、二季度的数据对比显示,一季度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改善在二季度没有得到持续,劳动力市场整体较为疲软。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自6月份起重新进入“1”时代,其中6、7、8月份同比上涨分别为1.9%、1.8%、1.3%,核心CPI近3个月分别为1.6%、1.8%和1.6%,,较前 5 个月平均1.5%略有增加。展望第四季度,由于食品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及工业制成品价格随PPI转正而加快上涨,将导致CPI有所回升,同比中枢有望提升至2%左右。

课题组指出,中国经济需要继续扭转“惯性下滑”趋势,大力实施防御性宏观经济政策,将防风险和稳增长有效结合起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以深化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努力缩小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落差。

 

中国证券网 | 上海财大报告建议:大力实施防御性宏观经济政策
来源:中国证券网2016-09-28  作者:宋薇萍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9月28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举办“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第三季度数据分享会,发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报告》指出,2016年第四季度和2017年上半年,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依然有很多,建议大力实施防御性宏观经济政策,将防风险和稳增长有效结合起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以深化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努力缩小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落差。具体而言,有如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方法,加大力度激发国内需求,提升民间信心,特别是促进民间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使经济运行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

二是深化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新增土地供应计划并保持一定灵活性,以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确保居者有其所,鼓励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建设,丰富投资渠道,避免“刚需”和投机者双重夹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三是面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以实现金融稳定以及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以稳增长的双重目标,进一步加强资本项目流出监管,防止资本流出过快和人民币大幅贬值带来金融经济震荡。
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国有企业开刀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促进国有企业从产能过剩行业、一般性竞争行业的退出,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等方面同等对待非国有经济,让社会和民营企业信心为之一振。

《报告》指出,整体而言,短期政策可济中国经济于一时,但长久之计还在于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应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及其改革落地的执行力问题。应解决好效率驱动的问题,改革影响市场效率的不合理制度环境和监管架构,解决政府职能定位的问题,以此解决好政府与市场和政府与社会的治理边界。

《国际金融报》 | 专家:楼市降火要“深度下药”,需警惕美联储加息冲击
来源:《国际金融报》2016-09-28  记者:赵怡雯

自2015年底房地产市场吹响“去二三线城市库存”号角后,降税政策、首付贷优惠以及股市冲击带动了房地产投资热潮,不过,房价的迅猛走高也引发人们对风险的警惕。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异常火爆,长期来看,对社会公平、科技发展都存在负面影响。”9月28日,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则民在参加上海财经大学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分享会上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不仅创新驱动会成为泡影,还会引发金融违规风险。

陈则民认为,房价继续这样高歌猛进会导致一些企业只要靠“炒房”就可以过得很好,这对技术创新而言会起到一定的压制影响。此外,金融市场的民间创新也会因此“变味”。“现在诸多各式各样的贷款蕴含着不小的危机,不少小贷公司贷出去的利率都不低于35%,这样哪怕房价不动,也会浮出许多坏账。”

在谈及中国房地产风险,陈则民还提到了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叠加风险”。“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市场能否撑得住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冲击”。

对于中国当前整体宏观经济所存在的风险考量,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2016 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指出,年初以来,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先后出现暴涨,带动全国房价加速攀升,给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带来隐忧。今年 7 月,金融机构单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突破100%,而这其中的80%-90%由个人购房贷款构成,反映出近期居民部门的房地产系统性风险正在快速积累。

课题组认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出现的爆发性增长主要是楼市价格炒作的结果,为短期内各类政策效应集中释放的体现,不具有可持续性与可重复性。从开工情况和要素投入的先行指标来看,销售市场的火爆未能有效反馈至房地产的后继开发活动。随着各地调控政策的继续出台,第三季度以来投资增速较上半年有所下滑。此外,房价的过快上涨给金融体系和整体经济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不少城市纷纷出台或即将出台调控政策,以期抑制房地产投机、促使房价回归理性,但“限贷”、“限购”等调控手段仅为临时性的应对举措,并非使楼市“退烧”的长久之计。

面对房地产市场资产泡沫化及结构扭曲现象进一步恶化,课题组认为,当前应该深化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新增土地供应计划并保持一定灵活性,以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确保居者有其所,鼓励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建设丰富投资渠道,避免“刚需”和投机者双重夹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助理、博士后杨轶波强调,“随着整体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轨道的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提振产业竞争力,扩大投资渠道,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均衡发展,才是化解中国房地产难题的根本出路。”

 

中青在线 | 上财高研院:二季度中部地区劳动力市场正急剧恶化
来源:中青在线2016-09-28 作者:王烨捷

中青在线上海9月2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烨捷)今天上午,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改善,在二季度没有得到持续,劳动力市场整体疲软,其中中部地区劳动力市场急剧恶化拖弱了整个劳动力市场。

数据表明,今年二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 497 万人, 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 472 万人。二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9.5% 和 9%,环比分别下降 5.1%和 4.8%。

而在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招聘各类人员约 520 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 487 万人,需求人数同比下降 4.5%, 求职人数同比仅微幅下降 0.1%;环比数据显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大幅回暖,分别 上涨 17.9%和 20.4%。较二季度乐观很多。

求人倍率(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的比值)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整体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在今年前两个季度的变动也反映出实体经济疲软,企业创造工作岗位的意愿不高。一季度求人倍率约为 1.07,比去年同期和上季度分别下降了 0.05 和 0.03;二季度求人倍率持续了一季度的跌势,约为 1.05,比去年同期和上季度分别 下降了 0.01 和 0.02。

上财高研院副教授张敏负责此次调研的全国劳动力市场分析。她说,一、二季度的求人倍率下降的原因有所不同: 一季度是由于需求人数回暖速度低于求职人数所造成;而二季度是由于需求人数下降速度高于求职人数所造成。“求人倍率在 2014 年四季度达到历史最高值 1.15 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在过去的 6 个季度里,求人倍率累计下降了近 9%”。

中部地区是劳动力市场恶化的重灾区。张敏介绍,求人倍率在二季度出现逆转主要源于中部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由正转负的变化。其中,需求人数在中部地区环比下降了 23.5%,与一季度的环比增速 60.8%形成巨大反差;求职人数二季度在中部地区环比下降 23.9%,而一季度环比增速高达 62.5%。

从行业分布看,用人需求的行业集中度明显,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具体来说,二季度 81.2%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 (34.1%)、批发和零售业(13.3%)、住宿和餐饮业(10.7%)、居民服务和其他 服务业(9.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1%)、建筑业(4.4%)和信息传输计算机 服务和软件业(5%)等行业。

 

数据显示二季度房地产用人需求减少超30%,地产专家“不信”
来源:中青在线2016-09-28 作者:王烨捷

中青在线上海9月2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烨捷)今天上午,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其中的一组有关房地产业的数据在与会专家中引起争议。

上财高研院副教授张敏负责此次调研的全国劳动力市场分析。她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2016年二季度用人需求减少较多的行业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1.6%)、房地产业(-30.8%)、批发和零售业(-15.8%)、住宿和餐饮业(-12.9%)、制造业(-12.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5%)。

在房地产用人需求减少的问题上,上海社会科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则明持不同观点。“我研究了多年房地产,你们数据显示房地产业用人需求减少那么多,我不太认同。楼下中介每天那么多人,用人需求会减少吗?”陈则明说,最近一波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事实上已经带火了房地产中介行业。

他分析称,此轮房地产价格上涨,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积极因素包括,帮助地方政府“解套”;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没有引发较大幅度的CPI上涨;保证了经济增长的基本稳定。

“我年初到东欧经济体去调研,哪里钢铁、汽车、电子工业、机械工业的状况与中国差不多,但那里的GDP只有3%左右,但我国能维持在6%-7%。一定程度上,东欧缺就缺在房地产这块。”陈则明说。

当然,房地产快速非理性上涨也带来了更大的消极影响,这对社会公平、科技发展没有好处,“很多创业者会发现,自己辛苦干了一辈子,没炒过房,等于白干。”

陈则明支持尽快出台房地产税征收办法,“不上房地产税,没法对社会交代。房价再往上涨,就是对劳动的否定。”

他认为,近来大热的美联储加息预期,最后扣动的“扳机”就是“中国的房价”,“中国房价一旦撑不住,美国人就会加息。”

 

《经济参考报》 | 上财报告:土地财政重新抬头不利经济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6-09-29  记者:王玉

28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课题组认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出现的爆发性增长主要是楼市价格炒作的结果,为短期内各类政策效应集中释放的体现,不具有可持续性与可重复性。

与之相关的是,2016年初以来,土地财政重新抬头并愈演愈烈。截至8月,土地转让收入达2万亿元,增速由2015年的-21.4%转正,并一路攀升至14%。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高达87.9%的部分来自于土地转让收入。苏州、杭州、合肥、南京等地的土地财政依赖度指数均超过50%。一方面是一线二线城市土地供给收紧,另一方面则是货币宽松背景下企业涌入房地产市场拿地。土地成交价格和溢价率双双不断攀升。2016年平均溢价率高达47.5%,高于2015年31.5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资产泡沫化及结构扭曲现象进一步恶化。

报告建议,深化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新增土地供应计划并保持一定灵活性,以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确保居者有其所,鼓励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建设丰富投资渠道,避免刚需和投机者双重夹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爱恨土地财政:前8月卖地收入占地方基金收入近9成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6-09-29  记者:何苗

前8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基金收入比例已达到87.89%。

前8个月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2万亿,同比增长14%,这是财政部近日公布的数据。

但这些巨量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对于地方来说意味着什么?

9月28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召开的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探讨会透露,前8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基金收入比例已达到87.89%,地方政府重新回到土地财政,势必导致资产泡沫化及结构扭曲现象进一步恶化。

从具体城市来看,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前8个月,单个城市土地出让金超过100亿的达到了39个城市,多个城市出现土地出让金翻倍的现象。其中,杭州土地出让金上涨3倍、苏州、南京、合肥、武汉、郑州、深圳、宁波等城市全部涨幅翻倍。

以苏州为例,根据中原地产数据,苏州前8个月的土地出让金为966.7亿元,如果采用目前约定俗成的方式计算土地财政依赖度(土地财政依赖度=城市土地出让金/城市一般性财政收入×100%),那么苏州前8个月的土地依赖指数高达82.6%,而2015年这个指数为40.58%。此外长三角的杭州、合肥、南京等城市依赖度指数都超过50%。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高于2015年31.5个百分点。

税收方面,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主要有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企所得税、房地产营业税和建筑业营业税等,今年以来均增势明显。上述机构数据显示,其中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营业税同比增幅就达32%,二季度房企所得税则增长了17.35%。

“说实话一些区县对房地产的态度是又爱又恨。”长三角某地统计部门人士表示,“区县房地产投资增速很高,但工业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非常低,房地产对其他投资的挤出效应很明显。特别是房价上涨带来的各种人力、商务等成本上涨,对于区县的创新创业形势影响较大。”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认为,房地产系统性风险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突出风险因素。上述课题组认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出现的爆发性增长主要是楼市价格炒作的结果,为短期内各类政策效应集中释放的体现,不具备可持续性和可重复性。

此外,房价的过快上涨给金融体系和整体经济的稳定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不少城市纷纷出台,或即将出台调控政策,以抑制房地产投机、促使房价回归理性。但“限贷”、“限购”等调控手段仅为临时性的应对措施,并非使楼市“退烧”的长久之计。

 

财大报告再证,网传“瘫痪论”打不破上海经济的稳定
来源:上海观察2016-09-28 作者:张煜

摘要: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预测,今年三季度上海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符合预期、平稳增长”。

如果用两个字描述上海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应该用什么词语?“稳定!”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研讨会”上如此评价。

随着10月临近,2016年第三季度已接近尾声。9月28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在研讨会上发布了基于统计局相关数据及宏观经济预测模型之上的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报告指出,上海宏观经济发展既在总体上与全国保持一致,又具有自身的地域特点。

产业结构升级已出成效

上海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速6.7%,与全国保持一致,但与全国不同的是,上海市第三产业GDP同比增速呈两位数正增长,而第一和第二产业的GDP增速都为负。

报告分析,因受季节因素影响,从第二季度开始,上海市第一产业GDP增速同比降幅收窄,并预测第三季度将保持相同趋势。“第一产业有所增长,第二产业份额继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这说明上海的产业升级措施已见成效。”课题组研究员分析。

在对上海GDP增长贡献最大的第三产业中,分行业看,“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房地产业”上半年GDP分别同比增长17.1%、16.5%、4.8%、7.0%和6.9%。

“经过我们测算,金融业已成为上海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来源,其对第三产业的增长贡献率已达26.18%。”课题组研究员指出,除了金融业以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房地产业”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率分别为8.42%、21.56%、6.24%和8.95%。

制造业进入复苏阶段

在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因此有声音认为:“上海市的工业增长似乎已无后劲。”

但课题组通过对统计局公布的1-8月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自今年4月份以来呈稳步上升态势,并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率在八月份由负转正,此外,环比增长率虽有反复,但整体仍呈上升趋势。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分析六个重点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其中汽车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复苏强劲,其8月份增长率分别为49.4%和9.3%。

在六个重点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方面,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速一直保持正,且精品钢材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已表现出明显复苏迹象。课题组研究员指出,因受精品钢材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利润下降的影响,今年以来六大重点行业的利润总额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其中精细化工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却一直保持高的增长率,并且电子信息制造业利润总额自5月份开始由负转正,“随着钢材价格升高和汽车制造业自8月份开始利润增长加速,我们对第三季度上海六大重点行业的利润总额的预期持不悲观态度。”上海工业的复苏趋势还可以从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看出。1-8月份,因受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的影响,上海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也在下降,但与全国趋势不同的是,上海市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复苏,并且到8月份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上海市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复苏表明,上海的制造业已呈现出复苏迹象,截止到8月份,上海制造业也已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课题组研究院分析,“制造业向好,这也是上海经济表现与全国大趋势所不同的地方。”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是另一项反应制造业运行情况的宏观数据。从全国看,今年以来PPI降幅持续收窄,并有望在10月份转正,分析上海PPI数据,其趋势与全国数据保持一致,且比全国数据更加乐观。

课题组研究员指出,相比于全国数据,上海的PPI无论是在生产资料方面还是在生活资料方面都呈上涨趋势。

进出口呈螺旋式上升

在进出口数据方面,今年以来,上海的进出口总额分月看虽略有起伏,但总体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对于第三季度上海是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预期可概括为,‘符合预期、平稳增长’。”课题组表示。

 

上财:中国经济面临四大风险 政策需释放更多红利
来源:网易财经2016-09-29 作者:邸宁

网易财经9月29日讯 日前,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经济面临房地产系统性风险、人民币贬值与资本外逃、投资“国进民退”与地方债务四大风险因素,中国经济尚未真正企稳,政策面需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课题组在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的报告中均指出,上半年总体经济回升主要来自需求侧刺激,经济回暖必须从制度层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否则中国经济唯一的可能就是继续下滑。第三季度结束之际,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再次印证这一观点。

此次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总结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几大特点。首先,总需求结构调整与总体下滑并行。具体表现为消费需求继续行动力不足、投资增速持续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长总体放缓、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劳动力市场整体疲软。另一方面,CPI重回“1时代”,与PPI剪刀差缩小,CPI预计四季度将有所回升,PPI价格上升空间有限。货币方面, M1高速增长,M1/M2增速剪刀差持续,社会融资增速波动较大,但总体符合预期。财政政策上,财政支出保持增长,积极财政政策持续,税收制度急需深化改革。
在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风险因素。《报告》指出,房地产系统性风险正在快速积累。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出现爆发性增长,课题组认为,这主要是楼市价格炒作、短期内各类政策效应集中释放的结果,不具有可持续性和可重复性。与此相关,2016年初以来,土地财政重新抬头并愈演愈烈,截至8月,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达2万亿,苏州、杭州、合肥、南京等地的土地财政依赖度指数均超过50%。一、二线城市土地供给收紧、货币宽松背景下企业涌入房地产市场拿地,2016年市场平均溢价率高达47.5%,房地产市场资本泡沫化及结构扭曲现象进一步恶化。

货币资本方面同样存在风险。《报告》认为,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的恐慌情绪已大幅下降,下半年人民币贬值压力仍然存在。短期来看,人民币企稳的各项指标不容乐观,长期上,M2迅速膨胀,货币超发终将指向贬值。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面临较大压力。8月份,中国外汇储备/M2比例延续下降至13.29%,远低于IMF建议的20%。课题组专家指出,中国外汇储备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内资本外逃,据统计,2015年中国共流出1.88万亿美元。

与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及资本外逃密不可分,中国投资整体呈现“国进民退”特征。经济疲软,国内资本谨慎介入。据课题组提供的数据,截至8月,民间投资同期增速下滑至2.1%,对外直接投资却大幅增长,非金融类投资增速达53.32%。民间资本退出,国有资本主导投资,同时带来地方债务置换问题。截至9月23日,地方债累计发行5.03万亿,其中新增债务1.13万亿元,全年新增债务额度几乎用尽。

面对中国经济“惯性下滑”趋势,《报告》建议,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深化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加强资本项目流出监管,深化国企改革,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长期来看,松绑放权和市场化制度性改革是扭转僵局的关键。

 

三季度消费需求稳中有升 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
来源:上海热线 2016-09-29

上海热线讯,昨日(9月28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三季度消费需求稳中有升、房地产投资则呈现出增长继续放缓的态势。

消费需求稳中有升 继续上行动力不足

该报告指出,6、7、8月消费名义增速分别为10.6%、10.2%、10.6%,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呈持平或下滑态势,但相比前5个月10.2%的平均增速有所提高,而且6、7、8月实际增速分别为10.3%、9.8%、10.2%,比前几月都高。

分析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商品零售的增速上升所引起,进而主要是由于汽车销售增速加快和石油制品类增速由负转正。由于汽车购买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去年同期较低的基数效应,使得汽车销售额增速明显加快;同时国际原油价格反弹,加上去年较低的基数,石油制品类销售增速由负转正;进一步近3个月消费信心指数呈现上升趋势。

报告指出,由于2015年10月以后汽车销售的较高的基数效应以及汽车购买税收优惠政策的逐步释放,未来几个月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势必将减少,要保持消费增速的上升有很大的压力。

房地产投资爆发性增长系价格炒作

报告显示,年初以来,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先后出现暴涨,带动全国房价加速攀升,给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带来隐忧。今年7月,金融机构单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占比突破100%,而居民户中长期贷款的80%~90%由个人购房贷款构成,反映出近期居民部门的房地产系统性风险正在快速积累。

课题组认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出现的爆发性增长主要是楼市价格炒作的结果,为短期内各类政策效应集中释放的体现,不具有可持续性与可重复性。从开工情况和要素投入的先行指标来看,销售市场的火爆未能有效反馈至房地产的后继开发活动。随着各地调控政策的继续出台,第三季度以来投资增速较上半年有所下滑。此外,房价的过快上涨给金融体系和整体经济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不少城市纷纷出台,或即将出台调控政策,以期抑制房地产投机、促使房价回归理性。但“限贷”、“限购”并非使楼市“退烧”的长久之计。

报告建议,深化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新增土地供应计划并保持一定灵活性,以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确保居者有其所,鼓励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建设丰富投资渠道,避免刚需和投机者双重夹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政策面期待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来源:文汇网 日期:2016-09-30 13:02:57 作者:张晓鸣

文汇网讯(记者 张晓鸣)日前上海财经大学举办“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第三季度数据分享会。课题组表示,从国家统计局陆续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似有企稳态势,但是基础并不牢靠,结构性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一些领域的系统性风险犹存,需要引起充分重视,从政策面进行未雨绸缪的筹划,并进行深层次、市场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三驾马车”来看,消费需求稳中有升。6、7、8 月消费名义增速分别为 10.6%、10.2%、10.6%,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呈持平或下滑态势;但相比前 5 个月 10.2%的平均增速有所提高,而且 6、7、8 月实际增速分别为 10.3%、9.8%、 10.2%,比前几月都高。这主要是由于商品零售的增速上升所引起。

投资增速持续下降,民间投资占比下滑明显。1-8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率为 8.1%,比上半年的累计同比增长率低 0.9 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 2.8 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有改善。从数量和价格看,货物进出口的数量和价格均回升。出口回升的原因一是发达经济体经济缓慢复苏,二是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

尽管有洪灾影响,但我国 CPI 自 6 月份开始重新进入“1”时代,其中 6、7、8 月份 CPI 同比上涨分别为 1.9%、1.8%、1.3%。 这主要是受食品因素的影响,其中 6、7、8 月份食品价格分别上升 4.6%、3.3%, 1.5%,而前 5 个月平均增速为 6.5%。展望第四季度,由于食品价格的季节性波动以及工业制成品价格随 PPI 转正而加快上涨,将导致 CPI 有所回升,同比可能提升至2%左右。

前 8 个月 PPI 同比下降-3.2%,其中 8 月份同比下降-0.8%,相比 7 月份回升了 0.9 个百分点;比 2015 年全年平均-5.2%上升 2 个百分点。总的来说,PPI 价格水平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同时考虑到 2015 年下半年较低的基数效应,因此 PPI 增速下半年依然呈上升趋势。

展望未来,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依然有很多。中国经济需要继续扭转“惯性下滑”的趋势,将防风险和稳增长有效结合起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以深化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努力缩小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落差。

具体而言,包括进一步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方法,加大力度激发国内需求、提升民间信心,特别是促进民间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使经济运行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国有企业开刀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促进国有企业从产能过剩行业、一般性竞争行业的退出,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等方面同等对待非国有经济,让社会和民营企业信心为之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