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报告概要,全文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
2020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
经济学研究全球竞争力评估中心
二〇二〇年七月
概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GDP从1978年的155美元增加到现在突破1万美元。中国取得如此快速发展的成绩离不开对经济规律的探索和应用。经济学正是研究经济规律的科学。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方针的贯彻实施,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国际基准、客观透明、更为合理、科学有效的经济学研究力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国内高校重视和社会各界期待。在此背景下,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从2017年开始每年定期推出完全靠数据说话的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致力于客观全面地呈现世界范围内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水平以及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的世界位置。本报告为国内高校了解自身在世界排名中所处的大致位置及其差距提供科学依据,也便于我国科研主管部门更为科学地考核、评估科研机构,从而为推进和实施世界一流经济科学建设战略提供客观依据。除此之外,其为学生报考大学、出国留学及科研机构间人员流动提供有效参照,促进研究、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经济学研究评价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期刊论文发表、学术影响、研究课题、书籍出版、政策报告等。其中,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在国际同行公认的经济学国际顶尖和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国际上评定一流经济学研究最基础、最关键的量化指标。如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里斯(James Mirlees)、梯若尔(Jean Tirole)所指出的,“只有发表的期刊论文是经过了广泛接受的同行评议过程,从而保证其质量”。而其他常用的经济学科评价量化指标(如:论文引用率和明星级教授评定量),实际上都是基于论文的发表情况及其影响力。因而,这个相对客观的指标代表了一个大学对经济科学的知识贡献水平,是国际上经济学共同体通行的重要评议依据。现有的许多国际公认排名榜也均基于论文发表篇数,但这些排名所纳入的经济学期刊质量参差不齐,并未进行权重区分,对独立作者和多位作者合作的情况也未加区分,使得排名公信力不足。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课题组设计的新排名方案,与现有排名的区别和联系如下:第一,在排名依据上,以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论文发表篇数为基础;第二,在期刊选择上,选取26本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综合顶级和分支领域顶级经济学期刊,基于这样高水平经济学期刊而得出来的排名更能客观反映是否属于世界一流经济学研究水平;第三,在期刊权重上,对5本综合顶尖期刊和21本分支顶尖期刊做了两种不同权重处理;第四,在作者贡献上,根据作者人数和署名单位数对单位得分进行了折算。通过采用这样一个更加科学、透明、分权重、多层级的评价方法,课题组将对全球大学研究机构的经济学高端产出的竞争力,提供一个更为合理、较少争议的持续性科学评估。
课题组采取了期刊+作者综合权重、期刊权重、作者权重和无任何权重四种方法分别进行了排名,得到的排名结果非常稳健。以2015-2019五年和2017-2019三年的全球总体排名结果看,无论按哪种排名方法,尽管具体的名次会有变化,但是拥有全球公认的经济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校排名一直比较稳定,尤其是排名世界前15名的大学,说明排名具有相当程度的客观性和公信力。
从2015-2019最近五年综合权重排名情况看,进入全球前100名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有四所,依次为上海财经大学(43)、香港科技大学(46)、北京大学(71)和香港大学(73);而按照2017-2019最近三年综合权重排名情况看,进入全球前100名的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则有5所,依次为上海财经大学(49)、香港科技大学(51)、香港大学(57)、北京大学(67)和清华大学(87),这两段时间的排名表明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过去三年综合排名上升,而上海财经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则有所下降。从单年最新排名来看,2019年大陆高校按综合权重排在前10名依次为北京大学(36)、上海财经大学(59)、清华大学(72)、复旦大学(146)、厦门大学(177)、南京审计大学(179)、上海交通大学(196)、中国人民大学(245)、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54)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70)。从2018年到2019年的综合权重排名动态变化看,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均有显著的排名上升。
此外,从排名变化趋势来看,下面图-1和图-2给出了大陆10所高校3年和5年移动平均全球综合权重排名的变化趋势。3年和5年移动平均综合排名均呈现上升趋势的大学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特别是复旦大学上升异常显著。然而,虽然不少高校在5年移动平均排名保持上升趋势,但是3年移动平均排名有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首都经贸大学,无论是3年和5年移动平均综合排名下降最为显著,其次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和清华大学5年移动平均总计排名基本平稳,但是3年移动平均排名已体现出上升趋势。此外,通过2012-2019年间三年移动平均排名趋势,可看出首都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排名演变图呈现较明显的倒-U型曲线特征,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国内顶尖大学则显示出趋势性上升及厦门大学持续平稳。
课题组还基于全球各高校在Top 5期刊上论文发表篇数和作者权重进行了单独排名。2015-2019全球Top 5期刊发表排名情况显示,不论是按照作者权重还是篇数计算,进入全球前100名的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有3所,并且排名靠后。按作者权重计算,依次为香港大学(90)、上海财经大学(94)和香港科技大学(97);按篇数计算,依次为香港大学(75)、上海财经大学(85)和香港科技大学(97)。当然,在中国高校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和世界一流大学经济学研究力的巨大差距。尤其是与世界领头的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比,还相差甚远,差不多是160比7的差距。在向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建设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需要强调和指出的是,任何排名依据的选择,都有其不足之处。本排名着力兼顾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这只是一个维度,还需要与其他多方面维度一道综合考量评价经济学的研究水平和实力。课题组希望做到的是,在国际上通常采用发文篇数作为依据的前提下,尽可能科学合理化排名依据,使之争议较少。
中心信息,亦可参见http://econranking.shufe.edu.cn/